2023
04/24
14:54
來源
無錫觀察 無錫日報 江南晚報 無錫新傳媒
分享
宜興市荊溪小學每周一次的升旗儀式和其他學校有些不一樣。儀式特設一個環節:由學校優秀的小樂手瀟灑地為大家彈奏一曲。此舉在荊溪小學已持續開展了20多年。小小的創新與堅持,正是學校打造民樂教育特色的用心。這所辦學35年,擁有1300多名學生的學校,從1996年起就面對全體學生開展民樂教育,探出了一條特色育人路徑。“我們致力于讓民樂助力學生健康發展。”該校副校長朱亞芳說。
在一所普通城鎮小學中全面開展民樂教育,并非易事。別看學校規模不大,內部民樂教育的設施設備十分齊全。校內有一座與教學樓分開的樓,名為荊溪少年宮,內設4層樓共20多個民樂專用教室,備有全套民樂器材。學校通過選、改、編多頭并進的方式,融合編寫校本教材,設置了二胡、琵琶、古箏、揚琴、笛子、嗩吶、中阮、大提琴等諸多民樂科目。在此基礎上,該校還將民樂與音樂學科深度融合,使課內與課外、校內與校外多領域有機融合。
開設這么多民樂科目,師資從哪里來?朱亞芳介紹,學校通過外聘內培等方式,解決師資問題。作為江蘇省民樂團少兒民樂教育基地,省民樂團的名師定期來校開展傳幫帶。通過名師引領,學校逐步建成了一支專業的民樂師資隊伍。
此外,從無錫市民樂教育規劃課題、無錫市特色文化規劃課題,以及江蘇省基礎教育前瞻性教學改革實驗培育(一類)項目《“五育并舉,融合育人”的校本實踐探索》等都能看出,該校民樂教育始終在科研規范下發展。
在朱亞芳看來,管理是學校實施民樂教育成敗的關鍵。一直以來,該校堅持民樂教育課程化、融合化、規范化、科學化,抓住相關節點不斷優化過程管理。學校明確民樂教育的目標:達到兩年技法上路,三年登臺合奏,五年獨奏、合奏獨當一面。
如今,每個學生手拿樂器上學、放學,成為了這所學校一道獨有的風景。校園處處呈現民樂的魅力。學校開展班隊活動時,中高年級任何一個班只要稍加串聯,就能呈現一臺民樂節目。實踐證明,民樂在培養人、塑造人的過程中發揮著有益的作用。該校學生已有數百人次在各級各類比賽中摘金奪銀,畢業生陳嘉懿憑借出色的二胡和古箏技藝以及優異的成績進入清華大學學習。
荊溪小學也因民樂教育形成辦學品牌。該校民樂團被無錫市教育局授予“無錫市中小學藝術團”稱號,兩次獲得全國民樂大賽最高獎。該校被宜興市教育局列為“亮點工程項目”,獲評無錫市首批藝術教育特色學校,被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藝術教育研究中心授予理事單位和“藝術教育示范基地”。(陳春賢、趙航)
Copyright(C) 1998-2023 wxrb.com All Rights Reserved無錫日報報業集團無錫新傳媒網 版權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復制或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2120170007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10330069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蘇)字第00306號
蘇新網備2006009 蘇ICP備0500402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