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04/24
14:36
來源
無錫觀察 無錫日報 江南晚報 無錫新傳媒
分享
和煦春日里,尚賢河畔成為人們露營休閑的好去處,清水潺潺,微風拂面,自然生態之美在這里呈現;美麗靈動的小溪港,水上棧道宛若玉帶漂浮在水面,漫步在附近的軍民路上,湖水清澈透亮,空氣清新無比……
與尚賢河和小溪港一樣,在經開區,清水河、碧水河、秀水河,各個河道都呈現出一幅自然美景,水清、岸綠、河暢、景美,吸引市民紛至沓來,感受春天的美好。
如今,潔凈透亮的河道已然成為經開生態的“代言”。這些凈水從何而來,如何一如既往保持清澈,這背后其實藏著一個多數人并不知曉的“創新工程”。
藍藻治理的新工藝,用上了
驅車沿太湖大堤前行,在貢湖灣張橋港,一處凈水工程“浮出水面”,這就是張橋港原位控藻試點工程項目。這一項目,目的正是“截獲”破壞太湖水質的藍藻。
位于貢湖灣張橋港節制閘北側的張橋港原位控藻試點工程,距離許仙港藻水分離站約800米,于去年正式投用。該工程從水污染的根本機理出發,對張橋港及周邊水域的藻華進行原位防控,通過“集、控、沉、送、凈、新”等多環節實現藍藻的收集上岸、滅活、沉淀、輸送和尾水凈化。
“截獲”藍藻可并非易事,在試點工程現場,工作人員揭開了這一過程的“玄機”,也就是工程的核心設施——深潛式高壓控藻裝置。“這個裝置采用加壓控藻工程技術以及深井控藻系統,通過圍堰,將太湖含藻水快速導流至原位深井控藻系統,并沿內管送達水下70米深度。這一技術利用70米深水體產生的0.7兆帕壓強,使藍藻細胞內“偽空泡”破裂,藍藻瞬間喪失上浮和團聚能力,只能擴散在水體中懸浮或下沉。”該工作人員說,這一關鍵環節只是第一步,接下來,藍藻的“尸體”會通過專門的管道運送至許仙港藻水分離站進行處理。接著,過濾的湖水先后流經一級沉淀分離區、二級沉淀分離區、三級沉淀分離區,進一步凈化后,最終流入最后一道關口——生態凈化區,利用水生植物和水生動物再度凈化。
如此一來,從這里流出的水能達到三類水的標準。三類水質,適用于集中式生活飲用水源地二級保護區、一般魚類保護區及游泳區。也就是說,凈化后的水質達到了游泳標準。最終,深度凈化過的太湖水順利“抵達”經開區各個河道。于是,流水潺潺、水草清晰可見、岸綠景美的自然生態景觀呈現在市民及游客眼前。
這一創新工程,有效保障了經開水系
原位控藻技術的應用,達到“除藻清水、沖流河道”的治理效應,有效減少了太湖藍藻在近岸水域集聚,去藻率達95%,實現了更高水平的“兩個確保”(確保飲用水安全、確保不發生大面積水質黑臭),維護了太湖湖濱環境形象和水域安全。工作人員介紹,原位控藻工程引水規模達30萬立方米/天,水量相當于裝滿158個標準游泳池。凈化后的水輸送至各個河道,覆蓋周邊6公里半徑范圍,為經開區水系提供可靠保障。
以張橋港為起點,該范圍內設有尚賢河、碧水河、小溪港、清水河、秀水河等6個考核點,定期監測水質,確保水質達標。值得一提的是,張橋港原位控藻試點工程在各個凈水環節的水域“埋伏”了若干個傳感器,這些設備可以將水質的各項指標數據實時傳送到控制室。在該控制室的大屏上,藻密度、溶解氧、總氮、總磷、氨氮等數據一目了然,工作人員一旦發現指標異常,即可及時處理,保障出水水樣和水質指標達到標準。
河湖治理,久久為功。張橋港原位控藻試點工程的投用,有效解決了太湖貢湖灣張橋港沿岸藍藻水華堆積帶來的環境和景觀問題,湖泊生態安全得以有效保障,改善了周邊居民的生活環境,提高了周邊地區的旅游生態環境。這一創新工程進一步提升了太湖藍藻的處置效率,也為環太湖地區治藻控藻工程提供了示范性解決方案。
?。ㄥ趾阖?、實習生 劉宇)
Copyright(C) 1998-2023 wxrb.com All Rights Reserved無錫日報報業集團無錫新傳媒網 版權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復制或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2120170007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10330069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蘇)字第00306號
蘇新網備2006009 蘇ICP備05004020號